介紹氣象預報的時間尺度,天氣圖、衛星雲圖與雷達回波怎麼用,雷達的觀測原理,雷達看到的水滴是什麼模樣。所謂的資料同化,怎麼運用到即時觀測降雨預報。目前臺灣的雷達站都在哪裡?雷達回波上的顏色是代表的是什麼意思?怎麼從雷達回波圖看是在下大雨還是小雨?如何使用”落雨小幫手”即時確認天氣狀態可,以及推薦使用WATCH網站確認各項氣象資訊唷!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x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合作的防災新世界單元 (FM101.7,2023/4/4,廣播節目-生活 In Design)
摘錄資料來源、訪談音檔與完整逐字稿請至NCDR網頁:收聽、逐字稿連結
【主持人-紫筠】
今日夯話題要來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今天的主題:雷達。
臺灣的氣候特徵就是比較高溫多雨,再加上還有夏季颱風,所以在北部的時候,大概是四季都有雨,而南部就是夏雨、冬乾。像現在的時候就可能是缺水期比較長的時候。那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期間,臺灣北部是雨季,大部分都是連續性的陰雨,降雨的強度也會比較小,夏季西南季風盛行期間就會產生對流性雷雨或者是颱風帶來的豪雨,也常常在那個時候對中南部地區帶來大量雨水,降雨的強度也會比較強也會容易造成土壤沖蝕,還有山洪爆發。
下雨這件事已經成為臺灣人的日常,因為大家都知道,包包裡面就一定不會缺少了雨傘。
而且各地方也有很多延伸出了很多防雨的特色喔,像臺灣的騎樓真的很多,那騎樓就是一個便民的設施,那像宜蘭比較常看到機車上面它都會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擋雨板,騎車的時候就會一上車、破風破雨、一路暢通,甚至前面還有一個小雨刷。
在新聞當中播報氣象的主播會報導說,哪裡要下雨都會利用雷達回波圖說明。就想問聽眾朋友們,你看過雷達回波圖嗎?我自己是看過啊,但是就是沒有到很瞭解。所以呢~我們今天要來知道氣象雷達到底有多厲害,又是如何做到即時觀測降雨?是不是有沒有其他應用的一些領域?這次的主題就會來好好介紹這個觀測豪雨的利器-氣象雷達喔!
在我們今天訪談邀請了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蔡直謙研究員來跟我們分享氣象雷達到底有多厲害?它可以做了什麼事情,以及雷達回波圖到底要怎麼看呢?
那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叫做氣象雷達。不知道聽眾朋友們呢有沒有那種打開電視,或是上網關心天氣狀況的時候,大家應該都會發現天氣預報有好多種圖,包含了天氣圖、衛星雲圖、雷達回波圖等等,有時候就是有看沒有懂,甚至有時候可能還不知道,這些資訊到底代表什麼樣的意思?
所以我們在今天的節目當中,就邀請到了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蔡直謙研究員來到我們節目當中。哈囉研究員您好!
【受訪人-蔡直謙】
主持人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紫筠】
相信聽眾朋友們應該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所以要好好的來問一下研究員,那我們知道其實氣象預報它通常都是會有分成短期、中期和長期這三個不同的尺度,就想問研究員,我們這三個時間尺度到底哪一個,是要看哪一種的預報呢?
【受訪人-蔡直謙】
是的,主持人。
氣象預報的時間尺度,從世界氣象組織的分類大概可以分成三大類,那最短的就是所謂的短期預報,那短期預報的時間尺度大概就是從現在開始我們往後去作預報大概到三天左右也就是0天到3天左右,這樣比較短期的預報呢,主要預報的對象是我們這些基本大家所熟悉的天氣的要素,比如說是氣溫、雨量啊、風速,還有風向這些天氣要素,那這些天氣要素,如果我們三天之內能夠掌握的話,民眾就可以依照這個預測天氣、安排你日常工作的活動或 休閒的活動,那大家可以看看不管是網路上,或是電視新聞上面常常會撥放這些氣溫圖、雨量圖,或甚至是一些偏觀測的圖,比如衛星雲圖或雷達回波圖,去判斷這三天內的天氣大概是怎麼樣。
那第二大類的就是再長期一點,大概是3-10天左右,我們叫作中期的預報,那這個中期的預報,它無法馬上告訴我們接下來發生什麼天氣,而是他會預測更大範圍的天氣系統,像是我們常見的所謂的冷氣團、暖氣團,鋒面、高氣壓、低氣壓,甚至是颱風,我們臺灣常有的颱風, 這是屬於比較大範圍的天氣系統。那大範圍的移動,當然就會需要比較長一點時間的預報,所以這種預報通常要看的是地面天氣圖。
最長的預報通常在10天以上,甚至到一年、二年以上的氣候預報,那這類預報我們民眾可能比較不需要,可是對政府來說很需要,比如說是聖嬰現象或反聖嬰現象,這種是屬於季節性的變化或者是更長的年季變化,比如說今年會是比較乾的年還是比較濕的年,這些對於民眾可能有點太遠,可是對政府來講要制定法令或政策來做防災的工作或者是做能源相關的工作或者是農業相關的工作,那這就需要提前到半年一年甚至幾年以上的時間來做一個參考準備相應的措施。
【主持人-紫筠】
了解。剛研究員跟我們分享的短中長期的就分別是0-3天3-10天以及真的跨很大的時間長度的類型。我們剛其實真的講到很多,包含了天氣圖、衛星雲圖、雷達回波圖等等的,這些圖的差異到底是什麼呢?
【受訪人-蔡直謙】
主持人剛提到天氣圖,天氣圖就是有一些曲線或者是一些箭頭,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高低氣壓,大概是分佈是怎麼樣,它的風是往哪邊吹,是從南邊來的風或是北邊來的風,那可能代表的意義就不太一樣。南邊來的風會比較溫暖,那北邊來的風會比較冷,那這是天氣圖是我們一般看天氣做基本的了解用。
【主持人-紫筠】
這很像地理課本上會出現的那種圖片。好像回到那個國高中地理課老師在教說怎麼看低氣壓,怎麼看高氣壓呀!
【受訪人-蔡直謙】
對,沒有錯!
那這個是天氣圖是讓大家先做基本的了解,那如果要看比較細部的結構,我們可以藉由兩個主要的觀測工具一個叫做衛星、一個叫做雷達,那這兩個圖他其實功能不太一樣。
衛星因為在天上飛,所以它是由上往下看,看到的就是比較大範圍,它可以看到一整個地球可能幾百到幾千公里的範圍的雲的分佈狀況,那但是看不到雲裡面比較細部的結構。
那雷達通常是在地面上,當然有放在飛機上或船上,但大部分的雷達是在地面上作掃描,雷達它其實可以穿透雲層才可以看到雲層裡面比較大顆雨滴,它可以對於雲層裡面的風暴,比如說雷雨雲層的結構會比較有更清楚的了解,所以衛星雲圖跟雷達回波圖它的功能是不太一樣。
【主持人-紫筠】
是,就我的理解:就好比說我們先從太空的衛星雲圖這樣來看的話,你可能看到臺灣的上面一塊白白的,但是白白的,他其實不一定會降雨對不對?
【受訪人-蔡直謙】
對對,沒有錯!
【主持人-紫筠】
所以其實衛星雲圖跟雷達回波的差別就是:一個從天上偵測,一個從地面偵測,然後雷達回波比較是偵測在有沒有雨這件事。
【受訪人-蔡直謙】
沒有錯,主持人講的很對。
【主持人-紫筠】
哈哈哈,研究員有講清楚我才能讓理解!那我們現在的有跟聽眾朋友簡單的說了一下,剛剛有講到的天氣圖、衛星雲圖,還有雷達回波圖嘛,那剛剛研究員有講到說氣象雷達,實是在地面上去做偵測的。那我就很好奇,氣象雷達到底是怎麼樣去即時觀測有沒有降雨的呢?
【受訪人-蔡直謙】
是的,氣象雷達──如果聽眾朋友回想一下,我們可能中學開始就會慢慢學到一些物理課程的話,大家可能都有學過電磁波這個概念,電磁波涵蓋非常廣,包含了可見光包含紅外線、紫外線等電磁波,那雷達就是利用紅外線裡面一個波長比較長的電磁波的頻段去發射,然後對空中的水、雨滴作偵測。如果這個電磁波主動發射之後如果碰到空氣中的水滴、雨滴,它就會發生散射,它會四面八方的散射出去,那散射出去的電磁波,剛好回來的方向沿著原來的路徑回來被雷達的接收機接收到的話,那我們就可以從接受到的訊號,去判斷這個雨滴它是在距離我們多遠的地方,它的移動方向是怎麼樣,它的能量有多大、大小有多大。
所以雷達的基本的原理就是用電磁波發射跟接收的原理,這個速度非常快,因為電磁波的速度就是光的速度,所以我們就可以即時的去判斷空氣中雨的狀況。
【主持人-紫筠】
是,就是很像,比如說你站在山谷大聲喊,然後你聽的到回聲,這就是一個波的傳遞。當然聲波又跟光波又不太一樣,所以我們就用這種原理,喔~我們聽到回聲,那光一樣會有反射,那我們透過這個光的反射去了解,到底多久可能會下雨、然後多大的雨等等的,所以這就是雷達的原理,那它是放在室外的嗎?還是是放在室內去作偵測的呢?
【受訪人-蔡直謙】
雷達基本上都是放在室外,但是會有一個雷達罩保護著,通常這個雷達罩是一個球狀的,如果各位有時候開車在海邊,有時候看到一些有些雷達罩著的球體那裡面很可能就是雷達,它可能是氣象用的,也有可能是軍事雷達,所以看它不同的波段不同的發射的功率會有不同的功用。
除了地面上的雷達,現在比較先進的研究單位美國、日本他們也會在船上或飛機上去搭載雷達,甚至把雷達也放在衛星上面,也就是衛星在天空飛,它也可以往下發射電磁波,所以變成我們需要各個方向去探索天氣的現象的話,就會試圖把雷達把它散開來每個地方都放。
可能一般人可能會覺得擔心,所以疑問電磁波對人體會不會危害、有沒有影響?這點要請各位聽眾放心,雷達的電磁波其實是波長非常長的波段、故功率是非常小的,並沒有任何的科學證明說它會對人體有任何的危害,而且我們的雷達通常會放在比較沿海空曠的地區,並不會說直接對著建築物或者是民眾居住的區域去發射。
【主持人-紫筠】
了解,剛剛研究員講的外面有個雷達罩,好像印象中我看過一個很像一顆大大的足球放在上面這樣子。
【受訪人-蔡直謙】
對對對,就是!
【主持人-紫筠】
哦~原來那個就是氣象雷達,所以以後經過,不要再問爸爸:為什麼一個球球在上面喔~
【受訪人-蔡直謙】
不是高爾夫球!
【主持人-紫筠】
也不是放大版的高爾夫球!
那我們有說氣象雷達,其實就是透過光波反射的原理,然後去偵測到,那除了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應用領域呢?
【受訪人-蔡直謙】
其實剛剛主持人介紹雷達背景時就有提到,除了即時的看天空雨的狀況外,那我們還有很多的領域就是除了監測之外我們希望可以做預報,可以知道未來,那我們看到現在的狀況,就想知道未來可能會怎麼演變。
那通常我們要做到預報我們就必須要有一些比較複雜的物理模式、電腦模式來作預報,那這些模式就是會有很多的我們對大自然的知識藏在裡面,但是呢!模式如果你沒有提供它輸入的資料,它是沒辦法往後面去作預報的,所以我們就想辦法把雷達資料放進模式裡面。有這個有一個專有名詞叫「資料同化」,就是把資料同化到模式裡面,所以現在有非常先進的研究是想要把雷達的資料同化到模式裡面,去作非常即時或者是極短期的預報,讓我們可以更快的反應到接下來可能是一小時後兩小時後在哪邊可能會下大雨這樣子。
【主持人-紫筠】
我覺得真的已經非常厲害,我現在就可以知道兩個小時以後到底有沒有可能會下雨,真是一個很大的科技成長,那我也想問,因為我們都只想到說下雨、下雨,畢竟臺灣人真的最在意的就是下雨這件事情,那我們剛剛說的氣象雷達,它真的只能監測到雨水嗎?還是其實說下雪或是冰雹它也可以監測的到呢?
【受訪人-蔡直謙】
哇~主持人越問就越專業,針對這個問題,剛好氣象雷達中較先進的一種雷達叫做雙偏極化雷達,所謂的偏極化就是電磁波它振動的方向,可以是垂直方向、也可以是水平方向。
那聽眾朋友可以想像就是,雨滴如果從空中往下掉的時候,雨滴它是什麼形狀?主持人可以猜一下。
【主持人-紫筠】
雨滴掉下來,因為我們畫雨滴的時候就是一個水滴狀。
【受訪人-蔡直謙】
對!水滴形狀。
【主持人-紫筠】
那它掉下來是圓的嗎?
【受訪人-蔡直謙】
嗯!是比較接近正確答案一點,它其實是有點扁圓的,扁扁的,就是他的水平長度會比較長一點、垂直長度會比較短一點,是一個橢圓形的這樣子。
對,那為什麼呢?那是是因為有空氣阻力的關係,因為往下掉的時候會遇到空氣阻力,所以因為流體力學就會把雨滴弄的比較扁圓一點。大家可以看到像水滴狀的,那是因為可能它打在窗戶上流下來就有水滴狀,但實際上在空氣中它是屬於扁圓的,我們利用扁圓的這個特性同時發射水平跟垂直兩個方向的電磁波,那水平的回來的能量就會比較大,垂直的回來能量就會比較小,通常的這個比例跟水滴的大小有關。所以我們利用雙偏極化雷達發射不同的波,偏正方向的比率,可以推算它的雨是大的雨滴或者是小的雨滴,甚至是它是不是屬於雨滴,可能是雪花或者是冰雹,那這些都是跟它兩個偏極化方向的比例都是有關係的。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雙偏極化雷達判斷這個空氣狀態是水象粒子的,還是冰象的。
【主持人-紫筠】
哇!真的好厲害。不得不讚嘆一下,我覺得現在的科技真的太厲害了!
我們可以馬上監測到底什麼時候會下雨啊,或者是有沒有可能下雪呀~甚至臺灣其實比較不常見的冰雹,也都可以監測的到。我們剛上半段的節目了來跟大家好好的分享說,氣象預報到底有哪一些?哪一種的預報呢?那衛星雲圖天氣圖和雷達回波到底又是差異在哪裡?然後以及剛剛研究員跟我們解釋了氣象雷達到底是怎麼做到即時觀測降雨的,應該有解開了很多人的一些問號了。
那下半段我們有更多精彩的內容。要繼續來問問,一個廣告之後呢~我們待會馬上回來。
<下半段>
【主持人-紫筠】
下半段,我們就要來進入到雷達回波圖這件事情,因為相信很多聽眾朋友們會看到,但不知道怎麼看,我們真的很希望的趕快來詢問了一下研究員。因為我們常常說看到氣象預報,氣象主播都會利用雷達回波圖來告訴大家說,這個地方真的下雨哦!這裡現在沒有下雨喔!那我們就很好奇,剛知道雷達的原理,但要怎麼樣去產生雷達回波圖呢?
【受訪人-蔡直謙】
是,剛剛我們講到了雷達的原理,雷達就是會發射電磁波,去知道說這個雨滴的位置、還有它的大小它的強度是怎麼樣這樣子,但我們會四面八方的去發射,通常我們發射之後呢, 每一個雷達因為他的位置的不一樣,所以他都會有個圓形的掃描範圍,但是我們看到的雷達回波圖不會是只有一個圓形,因為我們有很多很多的雷達,所以雷達回波圖其實是合成了好幾顆雷達觀測的結果,我們把每一顆雷達所有的掃描範圍裡面垂直方向上最大的那個回波值把它挑出來,然後把每一顆雷達的最大回波值合成。目前在臺灣其實環島都有氣象雷達,那麼我們合成出來的雷達回波圖就會是一個完整的、涵蓋臺灣範圍的雷達回波圖。
各位如果上中央氣象局的網站或者是我們災防放科技中心WATCH 的網站,都可以看到這些即時的 監測的回波圖。
【主持人-紫筠】
那研究員你剛剛講說到,臺灣環島都有雷達,那臺灣哪裡有雷達站,就總共大概會有幾個呢?
【受訪人-蔡直謙】
如果以氣象雷達來講的話,我們作業用,所謂作業用就是說而一天 24小時不停的在運轉,這樣的雷達目前氣象局有四個所謂的十公分波段雷達,那所謂的十公分波段,就是它是屬於比較長的波段,它可以掃描得比較遠,那他分別位置位在北部在五分山;南部在墾丁;那西部在台南的七股;東部在花蓮,所以剛好是北南西東,各有一個,所以它可以涵蓋整個海岸的範圍這樣子,那另外就是說空軍的氣象雷達,其實也即時傳送到氣象局的這個環島雷達網裡面,那空軍目前有台中的清泉崗、澎湖的馬公、還有台東的綠島各有一個,另外還有就是氣象局跟水利署合作的防災降雨雷達,目前分別位於台北樹林、台中南屯、高雄林園,所以目前作業的雷達不管是十公分的雷達,或者是後面講的五公分波長的雷達,總共有10座雷達正在運轉,未來還會基於防災的需求還會再慢慢增加,目前在宜蘭、雲林這兩個地方還會再增建兩座的防災降雨雷達,所以目前可能未來會慢慢增加到12座左右。
【主持人-紫筠】
哇~我們剛剛好像已經跟著雷達環島了臺灣。所以我這樣子想了一下,應該基本上全臺灣包含離島的部分都有涵蓋在這個雷達網分佈範,所以我們知道哪裡有雷達站後,也知道他大概涵蓋哪些範圍,透過這些資料的蒐集,然後慢慢的去拼湊,或者是統計,然後最後產生雷達回波圖,所以我的我們一開始收到那個雷達資料,它應該是只有強跟弱之分對不對?
【受訪人-蔡直謙】
對!我們收到的雷達回波圖,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不同的顏色,可能從藍色慢慢的變成綠色,然後黃色、紅色,甚至紫色代表很強很強很強的顏色,這邊可能需要跟主持人解釋一下不同顏色的意思。
【主持人-紫筠】
對,說我非常想知道,是它原本偵測到就是雨越多它就是越深嗎?還是怎麼樣呢?
【受訪人-蔡直謙】
其實我們的雷達回波,它其實原始的單位是一個能量的概念,那能量他其實不是直線線性的變化,它有點像指數型的變化,那這樣的變化,我們若要畫圖的話就是可能民眾沒有辦法直接的感受到它的強弱到底差多少,所以我們會把雷達的回波值在數學上來說對它取對數,就是把它變成比較線性樣子,所以你會看到雷達回波的單位就是 dBZ,其中 Z 就是指的是回波,前面的 dB 就是分貝的意思。
【主持人-紫筠】
就是小寫 d 大寫 B 的分貝。
【受訪人-蔡直謙】
對對,就是分貝,分貝就是取完對數的值,這樣的話它的分布就比較線性一點,比較容易來理解判斷這個顏色的回波值大概雨勢是多大多小,通常我們如果回波從0到60 這個經驗的範圍來看,大概回波10的時候,我們不會覺得有什麼降雨的情形,但是實際上空氣中已經有一些小水滴,就是10左右的感受;而20的話,就是有點小毛毛雨這樣子,那30的話就是已經可以感受到這個雨勢不小,40就是大雨了,那50的話就是非常大的非常大的雨,很少情形能夠到60,大概是概念是這樣。
【主持人-紫筠】
我覺得今天有解開我的疑點。我一直以為那個10、20、30是豪雨,就是下多少雨的單位。
【受訪人-蔡直謙】
不是,它其實是一個能量的單位。
【主持人-紫筠】
對,我今天真的有解開疑點。那我們說在雷達回波圖上有很多的顏色之分,那這個顏色,比如說剛您有講到的10、20、30時候,它的顏色分別是什麼呢?
【受訪人-蔡直謙】
10跟20的話應該都是在藍色區間。
【主持人-紫筠】
淺藍到深藍嗎?
【受訪人-蔡直謙】
對,10大概是淺藍,20是深藍,那30的話可能從黃色到綠色之間。那40的話,就是開始變成紅色。
【主持人-紫筠】
橘紅色的!
【受訪人-蔡直謙】
對,橘紅色,那50就非常深的紅色。
那再往上的話,假設我們有颱風啦!或者是梅雨等一些劇烈天氣的話,有時候可能會產生很劇烈對流,那個對流可能就會產生冰雹,就不是剛剛主持人講的可能不是只有雨,甚至會有冰的部分,那個冰雹的話,會使得你的回波可能到60以上,在台灣那是非常少見的情形。
回波顏色示意圖(圖片來源:https://south.cwa.gov.tw/file-manager/pic/article/E10/E10_P1_2.jpg)
【主持人-紫筠】
是,所以說我在我們雷達回波圖上面從淺藍色一直慢慢到綠色黃色橘色紅色,甚至到紫色粉紅色,這是一個方便辨認的一個顏色去做區分的對不對?
【受訪人-蔡直謙】
是的,沒有錯!
【主持人-紫筠】
好!那所以大家不要看到說,欸看到是藍色覺得藍色就是下雨,那是代表那裏有雨,是越紅的地方它可能能量會比較高一點點。因為我自己其實有看過雷達回波圖啊!我就會發現很多,就是很多顏色在那邊飄來飄去這樣子,我就很想問說那個飄來飄去是像雲一樣飄來飄去,還是只要掃過的地方他就在下雨呢?
【受訪人-蔡直謙】
可能要黃色或是綠色以上,才會感受到那邊有在下雨。也就是說比如說現在大概 3、4月左右,這個春天的鋒面,其實並沒有像夏天會下到非常大的對流雨,所以你可以看到春天鋒面接近的時候,可能一片藍色的雷達回波接近,可是實際上的只是天氣陰陰的、並沒有下雨,所以其實比較會讓你感受到下雨的,可能還是要到黃色以上的顏色。
那有關它會跑,是因為雷達不停地在掃描,所以我們的雷達回波圖通常會用動畫的形式,來讓你觀察過去三小時或兩小時或一小時變化,那聽眾朋友可以從你現在所在位置去判斷,這個回波是在往我靠近或者在往我遠離,大概可以自己判斷一下是不是未來有可能這個雨會到我們這個所在地的附近。那當然除了自己的主觀的判斷之外,我們也非常推薦就是我們即時降雨預報的產品,比如說落雨小幫手 APP 之類的產品,可以讓你更輕鬆地就能判斷未來的變化。
【主持人-紫筠】
沒錯!我們上個月月初,我們其實也有講到這個落雨小幫手APP,這個APP 點進去,裡面有我們剛剛講到的雷達回波圖,所以我那個時候剛載的時候,我看大概知道這裡有什麼樣的回波啊,但是就是很好奇,所以到底掃過地方會不會下雨。經過今天跟研究員訪談後,了解才知道,其實本來雷達回波圖和就是有應用來預測說短時間內有沒有下雨的機率,所以聽眾朋友們可以透過這個 APP 來看。
我們要請研究員再來幫我們介紹一次剛剛講的落雨小幫手 APP,以及剛剛前面有講到的 WATCH 天氣與氣候監測網,我們要如何去使用這兩個工具,來了解到現在未來的可能天氣的變化或是變遷呢?
【受訪人-蔡直謙】
是的,剛剛跟主持人說明過,雷達回波除了觀測之外,也可以把同化到模式裡面去做預報,所以我們的落雨小幫手就是利用到這樣的一個技術。
各位不管是用 IOS 蘋果手機或者是用 Android 手機,都可以搜尋「落雨小幫手」下載這個軟體。這個軟體它可以設定您的所在地、有哪幾個可能你需要做提醒的縣市,像是有家人或工作的地方,或者是您常去休閒場所也可以設定。如果有快下雨的話,那些區域會作通知。
另外你可以選擇要不要做即時定位或者更精準的定位,這個下載完一開始得進入畫面可以設定,設定完進入主畫面可以看到一整個臺灣,馬上就會為你讀取了最近幾十分鐘、大概半個小時左右的雷達回波變化的狀況,除了看它變化的狀況,甚至可以看到未來兩個小時,我們經過資料同化技術後,所預報未來兩個小時的狀況,所以可以在同一個畫面中,可以看到過去也可以看到未來。
那除了回波之外,它也可以轉換成雨量,因為我們剛講回波是能量的概念,在APP裡我們已經把能量換算成時雨量可能是多少毫米雨量,有兩個畫面可以做切換,一個就是回波、一個就是雨量,這個是落雨小幫手 APP 最基本的功能。
【主持人-紫筠】
跟大家說一下喔!落雨小幫手就是台語lo̍h-hōo那兩個字。
再跟大家分享,我其實上個月的時候就載下這個 APP,那真的在收到通知它說,欸宜蘭羅東 鎮快要下雨囉!跟你說要下雨了記得帶雨傘,這個APP真的蠻推薦給大家的。
像剛剛研究員說到的,一個是能量、一個是雨量,兩個不一樣的讓大家去好好研究、了解一下。
另外一個是你們災害防救中心的 WATCH 天氣與氣候監測網,這個也可以跟我們說明一下嗎?
【受訪人-蔡直謙】
上一集節目有提到,這是我們災防中心把我們所有跟氣象有關的資訊,把收集到這個 WATCH 天氣與氣候監測網,那各位可以直接搜尋 NCDR WATCH ,就可以找到這個網站。
那進去之後您會看到很多不同主題的方塊,每一個方塊都可以針對不同的、可能防災需求或天氣現象,比如說颱風、或豪雨或者是空氣污染等等,只要有興趣的資訊,都可以免費的進去瀏覽。另外在最左上角的方塊,可以直接進入到 WATCH 的正式網頁,那這個正式的網頁,就是用頁籤式呈現,我們已經整理好不同的分類,比如說監測、預報、氣候或者是模式,或者是颱風、洪水,各種不同分類的管理。如果您是比較傾向習慣用分類管理找你要的資訊,可以進入正式的頁面;那如果 你比較習慣主題式瀏覽找您想要的資訊,在一開始的方塊就可以找到你要的資訊。
【主持人-紫筠】
我有曾經上網去瀏覽了一下,就會發現真的是有颱風的主題啊!然後這個的是關於雨量監測的、或者是一些雷達回波等等的一些相關主題,我都可以在裡面看到
如果對好奇未來幾天會下雨,或跟氣候有相關的知識,或是你是研究人員,這兩個工具都很推薦大家使用。
好!那我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觀測豪雨的利器──氣象雷達,今天講完之後我相信聽眾朋友們應該都有好好的認識它了,就不會說看到遠方那個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東西,甚至有以為有一顆球球在那裡,也不會把誤認成是高爾夫球,哈哈哈!
當我們看到氣象雷達回波圖的時候,我們也不會說10是降雨量,欸不是喔,它是能量唷!
哇~今天真的獲得了好多好多的知識,那真的也非常謝謝研究員來到我們的節目當中和大家分享,謝謝研究員!
【受訪人-蔡直謙】
謝謝主持人、謝謝大家
【主持人-紫筠】
即時觀測降雨,真的是跟我們人生活當中習習相關,那我們今天認識它了之後,未來就可以好好的運用它囉!
其他參考資訊:
中央氣象署南區氣象服務網 不眠的哨塔-氣象雷達網:https://south.cwa.gov.tw/inner/BzFd1571910863WdZz